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14370      線上人數 : 125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7965


    題名: 嘉義縣番路鄉公興村生活場域轉變與離散認同關係之研究
    其他題名: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field and diasporic identity of Gongxing Village, Fanlu Township, Chiayi County
    作者: 林耿暉
    Lin, Ken-hui
    貢獻者: 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
    陳惠民
    Hui-min Chen
    關鍵詞: 公興村;城鄉關係;生活場域;遷移/定居;離散認同
    Gongxing Village;Migration/dwelling;urban-rural relationship;diasporic identity;life field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015-01-07 15:42:54 (UTC+8)
    摘要:   本文以嘉義縣番路鄉公興村為研究場域,試圖透過解析時空性質轉變、現代化及社會、經濟轉變過程中,公興村離開原鄉流移而後歸返原鄉之生活場域的轉移過程與認同的流變之關係;論證地方主體在社經再結構過程中生活場域的轉變,實是地方居民以具累積、抵抗與歸返的方式,展現自主面對心理上不安定時做出的調適;重新尋找地方適合於時代的「定居」型態。在時空流變性與資本社會經濟結構的影響下,認同並未斷裂與失落;而是具有脈絡性處於流變的狀態,傳承、延續著地方文化與認同。此觀點有別於國內時下社會價值與主流論述,其具鄉愁性與認同具固定樣貌的觀點。筆者欲透過本文在國內城鄉發展長期處於二元式論述的對立狀況下,試圖提出不同論述方向的可能性。   本文回顧現代性對近代論述觀點的影響,而後回顧近代認同理論由固著的地方感到離散認同的論述發展與辯證過程,以建立本基礎論述觀點。另一方面,國內城鄉聚落研究,大多視鄉村主體的流移為單次性的移動現象,而缺乏將流變性作為先驗的理論概念之認知;本文則試圖導入離散認同的概念,運用至探討城鄉關係、空間的研究範疇之內,以突破筆者以往自身對城鄉、空間的論述禁錮。
    顯示於類別:[建築與景觀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0NHU05356021-001.pdf7593KbAdobe PDF131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288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