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Item 987654321/1797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1045034      線上人數 : 2878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7977


    題名: 荀學之心知與學習理論研究
    作者: 鄭意蓁
    Cheng, I-chen
    貢獻者: 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
    謝君直
    Chun-chih Hsieh
    關鍵詞: 化性起偽;性惡;虛壹而靜;師法學習;禮義之統;心知道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2015-01-07 15:57:41 (UTC+8)
    摘要:   先秦時期首開中國哲學思想,時至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思想蓬勃發展,荀子在歷史的儒家地位具相當多議論,至今已確定為諸子中之大儒。荀學思想中尤以人性論廣泛受到注意與重視,性惡立論根據上是視性、情、欲為一體三面,只有生性之活動,順性的結果是悖理亂分,故性惡是就經驗活動結果來說。荀子所重視的是在人之可學而能、可事而成的生命實踐價值上,透過性惡論說之彰顯,說明惟有透過心知與學習後天人為的規正教化過程,才能化性起偽通向禮義善。偽的根源在於心,強調心能有辨、有義、能擇,而心知之通過虛壹而靜之脩練功夫達到大清明之境,故有心知道,肯定道而守道再實踐禮義之道;學習則是透過師法之化與環境靡染下,能主動學習且真積力久之下,學習有方才能在人格修養層次上有所提昇,這是透過心知有合而積學有成,以智肯定禮義之道。荀子思想有別於傳統儒學內在心性之說,透過心的認可下以外在的規範學習,達到道德人倫的教化與人文化成的禮義之統而實踐理想。荀學思想具有歷史的穿透性,在任何時代背景下皆有應用的永恆性,其源自於肯定人才能開拓出生命的意義,但須藉由心知與學習之人文努力,人可以為禹成聖具有道德價值實踐力。荀學思想富現實性與積極性,從個人的存在意義到家庭、學校、社會群體之生命教育、品德教育,以及經世治國理想上,提供一套完整的外王理論與可開發的實務原則。
    顯示於類別:[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0NHU05259006-001.pdf1765KbAdobe PDF151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190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