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Item 987654321/1798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67160      線上人數 : 58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7985


    題名: 老子與馬王堆黃老帛書的政治觀之比較研究
    作者: 蘇上毓
    Su, Shang-yu
    貢獻者: 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
    謝君直
    Chun-chih Hsieh
    關鍵詞: 黃老帛書;老子;政治觀;;無為;虛靜;治術;刑名;靜因;聖人;南面之術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015-01-07 15:57:49 (UTC+8)
    摘要:   本篇論文主要研究的對象為《道德經》和《黃老帛書》論述上對於政治觀的比較。本文認為中國哲學於政治觀上的論述,並非是把政治問題作為一生命外部的問題來處理,即如同老子於政治觀上的論述,也是離不開對於生命價值實踐的問題。本論文論述的結構分為三:一是以探討《道德經》的政治觀為主要論述,試論其理論基礎、哲學義理和思想特色等等。二是探討《黃老帛書》思想的出現、思想的特色與政治上論述的哲學義理。三則是立基於前面二、三章中對於《道德經》和《黃老帛書》的論述,對於此兩者於「政治觀」上的異同、承繼、轉化的部份進行哲學的思考和比較。    首先就老子哲學問題的發生探討起,並且延伸論述老子思想於其治道理論的形上根據產生。本經由老子對於「治道」的形上體悟,進一步論述到「道」和「德」之間的分別,藉由此來探討老子於政治觀上的體虛無之道以為人君之道,更進一步由人君向德的回歸到人民向德的回歸。道家的治道的關鍵是在於統治者自身的修養上,即是否能達至成為「聖人」典範。馬王堆《黃老帛書》於「治術」上的形上根據「道論」。黃老思想結合了道家思想中「道」的觀念為其理論核心,再兼於儒、墨、名、法的綜合,以建構出一套切實可行於統治者的「治術」之道。《黃老帛書》將道和法於此作了一適度的調和,成為其「道論」不同於老子論述的根本差異之處。《黃老帛書》轉化了老子的「道」使之以法來落實,亦將法家法治的觀念以老子「無為」的主張來實現,「無為」轉化為黃老思想性格的一部份,造就出《黃老帛書》中對於政治實踐上「治術」的論述。《黃老帛書》循著法家的路線來論政治上君臣的關係,以「刑名」行「無為」政術的內容。筆者經由對於《道德經》和《黃老帛書》的析論,得以確認兩者之間於論述上存在著差異和關聯性,由形而上道論的論述、政治觀上的術,以至於聖人觀,可以得知黃老思想和老子思想有其繼承和轉變。
    顯示於類別:[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0NHU05259014-001.pdf2164KbAdobe PDF951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338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