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2109093 線上人數 : 17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Item 987654321/17987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7987
題名:
莊子身心靈和諧觀之研究─以內七篇為中心
作者:
陳文彬
Chen, Wen-pin
貢獻者:
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
陳德和
Te-ho Chen
關鍵詞:
莊子
;
生命教育
;
身心靈
;
內七篇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015-01-07 15:57:51 (UTC+8)
摘要:
「莊子身心靈和諧觀之研究──以內七篇為中心」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西方哲學觀念是把身跟心靈是分成三個層次,這地方很清楚是有三元問題,那麼身跟心的話是屬於人有限生命中的東西,那靈這部分是怎麼樣去講那個所謂的獨立於有限之外的無限,所以靈的話很容易就往宗教、上帝、與靈魂不滅,這些面向思考。在這思想底下,不論是心物二元,還是區分為身心靈三者,都是帶著一種斷裂性的思考。不同於西方,華夏民族之思維特色,認為說中國過去事實上是只有身心二元的格局,靈是歸屬於心的,所以心靈是連稱的,然後在這種情況之下,而靈是在什麼地方成形,王邦雄先生認為是認為在天人感應合一的時候成形,而所謂天人合一的話是通過人本身具備的覺醒跟實踐,然後到最後的話去證成的,那麼這個證成的話,當然就是人的人格的實現,也是人的生命意義的最高實現。那在這裡就有不朽的意義,在這個時候就有靈的那個意思啦。那這個意思就有包含另外一個可能就是說,在當生命的那種高遠境界的證成的時候,其實他的身體跟他的心靈之間,他已然不是二元對立的,這個時候他整個身體的話完全就是承載著心靈所賦予給他的意義。那麼心靈所有的意義的話,也就是在身體的一種在當下生活世界的一種活動中的話,也被披露出來,則在於整全性與連貫,此即所謂的「和諧」。本文以為對於此一論文題目底下應該可以分類成以下兩大主題區塊「莊子身、心、靈和諧的理論基礎」與「莊子身、心、靈和諧的實踐工夫」分別討論。 在「莊子身、心、靈和諧的理論基礎」當中,首先提出「形/神觀」與「身、心、靈」此二種觀念,並且透過討論所謂「『養生』主」與「養『生主』」之間的差異,強調莊子〈養生主〉當中重點乃在於「生」,亦即是關心於生命困境的排解與生活目的的實現。再者,透過介紹莊子篇章當中對於「全德」的觀念主要見於〈德充符〉,莊子藉由六位形貌殘陋之人的言行舉措,提出「才全德不形」之觀念,提醒我們生命的本真在德不在形,當要忘掉外形的美或醜、殘或全,但更要「成和之修」。最後,探討所謂「忘」,「忘」表示想得開,對世俗的毀譽功過利害得失能夠置之度外,事實上這是一種人生修養上,超拔自我之封囿、洗心向道的鍛鍊工夫。 接著在「莊子身、心、靈和諧的實踐工夫」當中認為,首先〈逍遙遊〉是寄託了莊子期待生命由小而大、由大而化的超拔理想,那麼〈齊物論〉顯然即指出了生命在此「超拔」過程裏,所必須面對之最本質、也是最關鍵性的課題—「平齊物論」。再者,莊子思想中,也不是將「命」僅視為人世間的已然如此與遭逢偶遇,或不以人力而轉移的既成事實。而是將一切追問的終極原因止息於「命」這一概念中。莊子雖先就人生歷程中不以人力而能轉移的種種限制處言「命」,但莊子並未停留於此限制中,而是代之以「安命」思想。最後莊子將至人的用心比喻為鏡子(「至人之用心若鏡」)表示至人的心能如實的反映外在客觀的景象而且沒有任何的遮蔽。所以本文以為老莊的修養功夫,心虛靜如鏡而觀照萬物,它無執著分別,也無比較得失,不排拒不迎接,它只是回應照現,萬物不必迎合討好,也無須奔競爭逐,反而可以回歸真實的自我。 透過以上,本文以為身、心、靈的統一就是和,和諧就是不同的東西大家相互不抵觸的在一起就是和諧,身、心、靈三者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各有其不同的具體的意指,然而若其身、心靈三者能夠在吾人的生命中各安其位,互相協調,發揮功能,那就是和諧。所以身、心、靈的統一也就是生命的和諧,如此就回歸到《道德經》:「知和曰常,知常曰明」。也就是一種有機性的和諧均衡狀態。
顯示於類別: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100NHU05259016-001.pdf
1868Kb
Adobe PDF
569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390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