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2122391      線上人數 : 33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8550


    題名: 殖民下的想像:國民中小學教科書中的原住民族形象─以音樂教育為例
    其他題名: Imagination under Colonization: the Aboriginal Images in the Textbook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by the Case of Music Education
    作者: 孫俊彥
    貢獻者: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
    關鍵詞: 音樂教育;教科書;原住民族
    music education;textbooks;Taiwanese aborigines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015-02-05 10:15:49 (UTC+8)
    摘要: 在戰後的國小音樂課程當中,所謂原住民族的「山地歌舞」只零星點綴式地出現在官 方版本的教科書內。隨著1990 年代臺灣教育的「本土化」,原住民族的語言、風俗、 人文、藝術,正式且有系統地納入國中小學的教育體制。一向受人注目的原住民族歌 謠舞蹈,也做為多元文化教育的必要內容而列入國中小學音樂教學單元。然而就以音 樂類課程為例,不論是「本土化」之前或之後,編寫教科書或輔助教材的專家學者, 往往是學習西方藝術音樂出身的非原住民族,不見得接觸過多少原住民歌舞文化,令 人不禁思索這種情況下所設計編撰的原住民歌舞教材以及進行的實際教授,能反應出 什麼樣的原住民族觀點,學生所認識的又是何種樣貌的原住民文化。目前有關殖民主 義與原住民音樂的研究,大多著重於原住民身處殖民政策底下的接納、適應、對抗或 認同宣示;相反地,殖民者本身對於原住民歌舞的認識形成建構,則是較少著墨的。 本研究擬以戰後中小學的音樂教科書及相關輔助教材為例,討論殖民者如何透過自己 眼光下的原住民歌舞,建構出「想像」的原住民族文化。
    顯示於類別:[民族音樂學系] 國科會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NSC101-2410-H343-025.pdf1380KbAdobe PDF1808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