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72306 線上人數 : 123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宗教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宗教學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19254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9254
題名:
現代社會中傳統公廟的運作及困境—以台南朝興宮/保和宮為例
其他題名:
The Operation and Predicament of A Traditional Public Temple in the Modern Society: Case Study on the Chiao-Hsing/Bao-Ho-Temple in Tainan
作者:
張玉燕
Chang, Yu-yen
貢獻者:
宗教學研究所
齊偉先
Wei-hsien Chi
關鍵詞:
經營
;
歷史
;
寺廟
;
池府千歲
;
信仰
;
府城
;
媽祖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5-03-12 11:56:10 (UTC+8)
摘要:
民間寺廟的宗教活動由傳統的齋醮、法會、禪修、祭祀、進香、遶境等儀式性服務,演變為近二十多年來的從事社會救助等事業的俗世化服務,寺廟一方面提升社會形象,另一方面維持信眾對廟宇的認同及連帶,而廟宇經營模式現今尚有廟宇之間的互動及競合關係之變化。但因民間信仰所處之社會大環境變化的基礎上,民間公廟的反應及因應策略並不一致。所以並不能將所見的一般印象認定為所有廟宇在現代社會發展的共同特性,只有進一步瞭解廟宇間相互參考、學習及競爭的模式,才能更貼近理解民間宗教在現代社會的發展及影響儀式變遷的要素。本研究將鎖定一傳統公廟的發展作為主要觀察對象,希望藉由個案的研究一方面探究其實際因應策略的特殊性,以及現代社會中傳統廟宇信徒認同的型態變化,另一方面也同時可由此個案和其他廟宇的互動見證所處宗教場域的概況。本研究以臺南市朝興宮/保和宮為研究對象,探究此廟在當地居民及信徒之聚落發展、社會互動的演變下,信徒參與的機制是否有所改變,特別是信徒公廟認同的內涵是否有新的不同元素產生,又這些元素和現代社會發展之間是否有關聯。在時代的變遷下,現存府城聯境組織隨各廟宇的不同因應模式呈現不同的發展型態,探討朝興宮/保和宮與其他廟宇間的交陪模式及其關係維繫方式,針對其間交陪原因歸納分析並加以探討,以釐清廟際關係交陪、交誼之別。
顯示於類別:
[宗教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98NHU05183001-001.pdf
3575Kb
Adobe PDF
1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308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