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49855      線上人數 : 87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9360


    題名: 張載聖人觀研究:以倫理實踐為中心
    作者: 羅如玉
    Luo, Ru-yu
    貢獻者: 哲學系碩士班
    陳政揚
    Cheng-yang Chen
    關鍵詞: 變化氣質;致學成聖;天人合一;聖人觀;大心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5-03-12 16:57:57 (UTC+8)
    摘要:   「聖人」是具有德行光輝的指標,是先秦諸子的重要概念,從「聖人觀」的探討可以洞悉諸子學派對理想境界的投射。張載是宋明理學開山祖之一,他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張子語錄.語錄中》)正是儒家聖賢開顯的「安身立命」之道。由於過往專家學者研究張載學向來都將研究重心放在天道觀、心性論、人性論、易學等方面上,卻未對張載的聖人觀做深入的探討,也沒有重視到「致學成聖」在張載學中的重要性,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張載的聖人觀,探討張載如何在氣論的基礎上,承繼孔孟儒學的義理架構,勾勒出張載哲學在「聖人觀」的思想與面貌。本論文的研究範圍主要分為三個部份,首先是以探討張載聖人觀的成聖依據,主要的課題在於張載哲學的基本觀點,包含:天道論、人性論、心性論;其次是將焦點置於人性根源於天地、人性如何修心養性以合於天道的「天人合一」的融合貫通之道,進而勾勒出理想的聖人境界;最後,在承繼儒家道統下,去探求道德主體實踐的修養工夫。   針對以上的研究範圍,論文的整體架構進一步分成四個章節來討論。第一章緒論:提出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步驟。第二章成聖的根據及其理想典範:本章的研究乃是探討張載哲學體系的主要論點,包含:「太虛」、「氣」、「天道」、「太和」、「兩一」、「天地之性」、「氣質之性」、「大心」、「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等的論述,並進而由心性主體為核心來探討人之超越成聖的可能性,進一步再釐清歸納張載心中理想的聖人境界。第三章乃承接第二章,肯定人在具有道德主體的本質與意義下,基於聖人是可學而至,探討成聖的實踐工夫,包括:「知禮成性」、「變化氣質」、「致學成聖」、「民胞物與」。第四章結論: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人的存在必須以自然的持續存在為前提,而由於人類過度膨脹自我,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導致人與人的關係陷入於劍拔弩張的地步。因此,張載學的「天人合一」正是解決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關鍵,聖人就是在這樣的自然機制下,表現出「天人相通、萬物齊一」的闊然視野。之後,並總結前面三章的研究成果,肯定張載學中「聖人觀」的積極開展。
    顯示於類別:[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8NHU05259002-001.pdf4148KbAdobe PDF962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225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