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49846      線上人數 : 86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9770


    題名: 從彼德•柏格的宗教世俗化觀點探討台灣鸞堂的演變—以台中寶德大道院為例
    其他題名: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lying Phoenix from The Religious Secularization Theory of Peter L. Berger--A Case Study on Bao De Grand Temple in Taichung
    作者: 董益銓
    Tung, Yi-chuan
    貢獻者: 宗教學研究所
    鄭印君
    Yin-chun Cheng
    關鍵詞: 非世俗化;世俗化;鸞堂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15-03-19 16:10:50 (UTC+8)
    摘要:   著名的社會學家彼得.柏格曾提出宗教世俗化理論,他認為宗教在現代化的影響之下勢必會走向世俗化,宗教將逐漸衰微,終至沒落。然而事實的發展是宗教不但沒有衰退,反而全球興起了宗教復興的熱潮。現代化已產生世俗化的影響,不過從歷史的發展來看,現代化同時也造成了反世俗化的強烈運動。但筆者發現台灣鸞堂在近三十年來,在現代化的影響下,具有柏格世俗化理論中的各項特徵,如宗教多元化、個人化及商品化,然而並未如世俗化理論預言般將逐漸衰退,反而更加地興旺,這似乎和柏格的非世俗化理論不謀而合,引起筆者欲以柏格的理論來探討台灣鸞堂的興趣。    本論文分為六章,第一章包括研究動機和目的、研究文獻回顧、研究方法和理論。首先說明研究動機、回顧相關研究、提出本論文所要處理的世俗化議題,並對研究方法和理論作一陳述。    第二章首先針對柏格的宗教合理化理論加以論述,再由現代化及其影響所導致宗教合理化的衰退,以及更進一步地造成宗教世俗化的現象為論述發展脈絡,最後再探究全球宗教的復興情形以及柏格的非世俗化觀點。    第三章將先探討前世俗化時期的西方社會和台灣鸞堂的時代背景和神義論異同,並以搜集到的善書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對近代鸞堂的發展和演變加以清楚介紹,接著對前世俗化時期的組織與活動分別做詳細而系統的整理。    第四章首先探討世俗化時期寶德大道院的起源,接著就宗教世俗化時期寶德大道院的組織、保調儀式和法會活動加以整理;最後從儀式和活動的推動來探討世俗化面向,期能透過本章了解其世俗化面向。    第五章首先以柏格的宗教合理化理論對近代鸞堂的發展做一番論述,接著再以柏格的世俗化理論探討現今鸞堂在經營方式上的世俗化面向,最後以非世俗化觀點反省近代鸞堂的發展。    筆者希望藉由本篇論文,對近代鸞堂演變的世俗化面向加以探討,並以西方社會學者柏格的世俗化理論為方法進路,除對鸞堂經營方式之轉變加以剖析,希望能拋磚引玉,激盪出新的火花,對近代鸞堂的相關研究提供另一種面向的途徑。
    顯示於類別:[宗教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7NHU05183002-001.pdf2176KbAdobe PDF169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282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