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1026101 線上人數 : 88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Item 987654321/19885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19885
題名:
萬法唯識的理論與實踐—以轉識成智為中心之研究
作者:
溫淑貞
Wen, Shu-chen
貢獻者:
哲學系碩士班
尤惠貞
Hui-chen Yu
關鍵詞:
唯識
;
五位百法
;
三性及三無性
;
轉依
;
五重唯識觀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5-03-24 14:35:02 (UTC+8)
摘要:
本論文之架構,理論上扣緊「萬法唯識」與「轉識成智」之義理。1、萬法唯識,分析八識形式,即八識(三能變)的認知作用帶起千差萬別之境相,破外道及部派佛教的外境實在論,旨在「破相見性」,說萬物是假相,心識是根源,萬物是現象,心識是實在,分析宇宙現象之生起,闡明「識有境無」之義理。2、轉識成智,唯識宗認為凡夫的「識」是雜染、虛妄分別,故有人我之對立,帶起煩惱與苦迫,而佛智則清淨、無分別。因此需從凡夫雜染識轉為以佛陀的清淨識為依止。側重虛妄識如何變現成清淨智慧,主要體現在三性三無性的理論中。旨在「斷染成淨」,即虛妄識是煩惱污染,清淨智慧是安定清淨。 如何轉識成智的實踐方法有五重唯識觀對三性的觀解及唯識五位,在把握理論與觀行後,帶入生命轉化之具體實踐。由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別境,面對的遭遇不同,而也由於每個人的八識不同,對所緣的事物,解讀不同,因此開出森羅萬象的宇宙人生。希冀由本文的發表,能啟發讀者多關注、檢討、反省自己的起心動念,當心所(情緒)生起時,馬上察覺它是善或煩惱,從現實生活的觀照訓練,使每個心所趣向圓善,達到轉識成智的目的,進而讓人生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生命解脫自在。
顯示於類別: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97NHU05259024-001.pdf
991Kb
Adobe PDF
8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188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