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Item 987654321/2027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54328      線上人數 : 59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0279


    題名: 初期佛教「四食」之探究
    其他題名: A Study on Four Ahara in Early Buddhism
    作者: 林雅琇(釋德勇)
    Lin, Ya-hsiu
    貢獻者: 宗教學研究所
    蔡奇林
    Chi-lin-Tsai
    關鍵詞: 初期佛教;子肉經;四食;段食;觸食;意思食;識食;修行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15-04-20 11:51:35 (UTC+8)
    摘要:   本論文主旨在於探討初期佛教中佛陀對於「四食」的教導,以及相關之修行方式。食具有長養眾生的重要功能,一切眾生仰賴四食而存,如何攝取適當四食以維持生命與捨棄四食來脫離輪迴之苦,兩者都是有情必須要面對的課題。以四部、四阿含經藏內之記載為主要的研究對象,綜合語言文獻學與義理分析研究方法的特長,試圖完整掌握四食的教法,為建構以四食為中心的滅苦之道而努力。    分別從「四食的意義與內容」、「四食之緣起脈絡」、「識住」、「飲食知節量」、「一切眾生依食而住」等不同主題來凸顯四食的重要,並詳解四食的意涵。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解決前述的兩個課題,亦即四食在世間增上道與出世間解脫道的運用。    世間增上道目的為獲得現世與來生之安樂,因此,修行重點集中於獲取有益的、善的四食。至於,渴愛是苦的主要來源,依因滅果則滅的原理,分別從四食來實踐,透過「飲食知節量」斷除對於「段食」的欲貪,以「守護諸根」來謹慎面對「觸食」,藉由「出世間正見」勘破無明,根絕「意思食」的動力,並運用「智慧觀照」的力量,阻斷執取身心的「識食」,最終達到苦息的出世間解脫道目的。    綜合歸納,從粗顯漸次到微細,形成「段食→觸食→意思食→識食」有次第性的修道脈絡,循此精進修行,朝向滅苦的解脫之道。
    顯示於類別:[宗教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6NHU05183008-001.pdf1892KbAdobe PDF188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1393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