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1036130 線上人數 : 46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
Item 987654321/20383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0383
題名:
孔子生命教育思想之研究-以「仁」為中心
作者:
王瑤敏
Wang, Yao-min
貢獻者:
哲學系碩士班
陳德和
Te-ho Chen
關鍵詞:
道德
;
宗教
;
生命教育
;
仁學
;
孔子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15-04-20 16:07:47 (UTC+8)
摘要:
孔子以「仁」為其中心思想,並以此為生命的理想及目標。儒家傳統的根本關懷就是學習如何成為人,生命教育,亦即是如何成為人的教育,所以孔子的生命之學即是以「仁」為中心而不斷向外開展的實踐智慧。 「仁」字在孔子以前的古籍《詩經》、《尚書》之中,大抵是「仁愛」、「仁厚」之意,然《論語》中所謂的「仁」已不只停留在「愛」的層面上,它已經加深了「仁」的意義。 「仁」經過孔子轉化之後,成為人的特質,孔子以「仁」為人之道德主體,是人天生先驗的本然之性,是故仁是依於道德意識而顯發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孔子的仁教是以「仁」為本心道德意識的流露,而成就無窮無盡的道德理性行為來,所以「仁」便有生生不息的生命。 君子敬畏天命,將道德情感與宗教情感合一。對人格神意義的天道,孔子所表露的,是一種敬畏與虔敬意味的呼應之情,這是「超越的遙契」;對於形上實體的天道,通過孔子踐仁知天,以仁印證天道,這是「內在的遙契」。超越的遙契與內在的遙契,由著重客體性過渡到重主體性,主體性與客體性取得了一個真實的統一亦就是性命天道相貫、道德與宗教通而為一,此即孔子所證現的「天人合德」的人格典範。 生命教育就是希望藉著教育的過程,引導學生認識人的主體性,希望滿足個人的各樣潛能發展,並完成生命價值的追尋。中國幾千年來的儒家教育其實就是生命教育,儒家又以孔子為代表,而孔子思想的精華就是「仁」學。在孔子的哲學思想中,「仁」的實踐,是實現完整人格的理想,就是生命教育中最重要的人生意義與價值。
顯示於類別: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96NHU05259003-001.pdf
1122Kb
Adobe PDF
2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251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