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1023513 線上人數 : 528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文學系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文學系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21101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1101
題名:
古詩十九首抒情美學研究
作者:
郭姿秀
Kuo, Zi-xiu
貢獻者:
文學研究所
耿志堅
Chih-chien Keng
關鍵詞:
古詩十九首
;
抒情藝術
;
古詩
;
語言藝術
;
美感經驗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2015-05-28 11:04:11 (UTC+8)
摘要:
本論文主要探討,中國文人自古受到儒學思想,長久以來把寫「詩」作為「政治教化」目的,探討儒學在東漢末年整個學術思想發生的大改革,也就是詩人寫「詩」抒發在個人情懷,不再將以政治教化為前題了,整個抒情體系在本質上產生了改變。藉由對《古詩十九首》的抒情美學探討,印證在詩歌史上的改變從《古詩十九首》就已經開始。 詩的生命完全在意象,利用意象將經驗和感受表達出來,將「說明」融入意象中,也因此更能表現出抒情的藝術。在呂正惠《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中認為中國抒情傳統在六朝才真正建立,而唐宋以後的文學家則繼承這個主軸。同時又認為「物色」與「緣情」是中國抒情傳統的基礎,也是後代抒情傳統的源頭。 每個文體的確立,必須有一段時間上的發展,詩歌是人們表達情意的工具,五言詩,雖然只多了一個字,卻有迴旋轉折之地,得以讓作者的才情風韻發揮。五言詩取代了四言詩,成為詩歌的主流。詩歌以語言文字為媒介,透過對古詩十九首技巧的分析,進一步了解《古詩十九首》的抒情的特色。
顯示於類別:
[文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91NHU05076021-001.pdf
937Kb
Adobe PDF
2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437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