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15989      線上人數 : 68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1270


    題名: 攝影行為現象之研究─邁向攝影現象學研究的美學思考
    其他題名: Research on the Phenomenon of Photo-behavior: Aesthetics towards the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f Photography
    作者: 林士民
    Lin, Shih-min
    貢獻者: 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蔡瑞霖
    Ray-lin Tsai
    關鍵詞: 後現代主義;照片;美學;現象學;攝影行為;攝影
    photo;phenomenology;postmodernism;photo-behavior;photograph;aesthetics;photography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2015-06-02 10:28:13 (UTC+8)
    摘要:   在拍照的過程中,我們拿起攝影機(相機),用取景框框取景物、按下快門,為的是攫取照片實體與此行動所引發而產生的影像記憶,而能在未來的時間中一再回顧,並真實地確認此情此景的曾經存在。攝影的行為似乎是指在流動的時間中切割了某段凝結時空中的細薄切面,因而讓照片本身蘊藏著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意義。但似乎「攝影」(photography)一詞並非單單只意味著對影像的獵取過程,整體看來,攝影的完整行為必須全然地包含了攝影的行動過程與對照片的觀賞閱讀此二部分不同的行為模式,而將此兩部份的整體面貌結合起來,「攝影行為」(photo-behavior)的全體面貌方能顯現。     另一個重要的課題是長久以來一直沒有建立起對於攝影美學的基本掌握,在此,本論文首重研究在攝影這個課題上基本的美學價值,而意欲釐清這個價值意義必須從瞭解攝影行為的過程著手,而欲瞭解攝影行為的課題則必須由研究其對於照片審美的普遍觀看經驗著手。     對於以上問題,本論文則嘗試以現象學方法對攝影本身所進行的本質描述開始解決,利用此種研究方法來解釋攝影者(photographer)、被攝對象與攝影機具(apparatus)之間的關係脈絡,此處的攝影機具則泛指著攝影機、相機等等涵蓋著攝影技術留存影像的基本功能為主的機械工具。再以現象學本質直觀的態度來解釋發生於攝影行為中的各部份意義,以作為釐清攝影行為的基礎。隨後藉由分析照片觀賞的普遍意義,發掘照片圖像所具有的符號運用中,分析照片圖像相對於攝影者、被攝對象與觀眾之間的根本價值與圖像意義,作為進一步解譯照片內容圖案的表層符號與深層內容精神之間概念的初步解讀。     作為一個以攝影行為為研究對象的整體探討,本文研究再以觀眾觀賞攝影照片的歷程,如何形塑出觀眾觀看的整體社會意義,觀眾存在的主體界定(即包含著攝影者、被攝者與大眾等等角色),來釐清觀眾的角色地位。並研究現今社會世界對於攝影行為作品所形塑出的商品概念,對於攝影作品在其所表現出來的恍若在場╱卻又不在場的模式中,在觀賞情境的營造下,清楚地掌握其根本意涵。最後進入攝影文化問題,以前述之「攝影行為現象」來建立起初步的攝影基本美學理論。     論文主體將援引藝術世界中的地位來看待攝影過程,以建構攝影美學的研究模式來形構出「攝影行為者」(視之為藝術世界中的藝術家角色),「照片」(這裡視之為藝術世界中的藝術作品)與觀眾之間三個層次的內容概念,並據此來討論攝影行為現象中所存在的普遍審美經驗,作為一個對攝影美學議題領域的開創研究,據此再延伸到現今思想界那屬於解構性格的攝影哲學基本論述,討論攝影行為所具有的表演性質,並期望開展出以「攝影行為現象學」為主題的初步研究模式。  
    顯示於類別:[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91NHU05673008-001.pdf3344KbAdobe PDF3377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459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