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48729 線上人數 : 64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人文學院
宗教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人文學院
>
宗教學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22321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22321
題名:
初期佛教的梵思想研究
其他題名:
A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Brahman in Early Buddhism
作者:
李瑞祥
Lee, Jui-hsiang
貢獻者:
宗教學研究所
呂凱文
Kai-wen Lu
關鍵詞:
生梵天法
;
慈悲喜捨
;
梵天
;
梵
;
婆羅門教
;
初期佛教
;
詮釋學
;
比較宗教
Brahman
;
Early buddhism
;
Brahma
;
Brahmavihara
;
Hermeneutics
;
Comparative religion
;
Brahmanism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2015-08-04 10:39:01 (UTC+8)
摘要:
本篇論文主要在探討於奧義書時期已臻至成熟的「梵思想」,是如何的為初期佛教所承接,以展現出完全不同於既往婆羅門教時的概況。文中並論述「梵思想」其最初的起源、流變歷程,與如何地自婆羅門教跨越到佛教領域,以及佛教對其是如何地進行繼承與改寫等的詮釋運作。 本文以佛教成立初時,由於宣教而在梵思想的詮釋策略與態度上,主要將之歸納為三種進路進行探討:一、諸多梵天的提出。二、慈悲喜捨(梵天法)的宣說。三、將原本有關於其他梵的詞彙賦予新解。以下將此三點內容試摘要如下:在梵天概念的詮釋上,從梵界於三界中的地位、諸梵天神的能力與性格的分析,以及對於婆羅教創造梵天正統性的解構等,都看出了佛教對於梵天的認知;在慈悲喜捨法的對應上,以佛說此法之功德利益與因緣,加上其於三學中的定位分析來看,都顯現出佛教對慈悲喜捨法的重視與認為不究竟的矛盾看法;另外在原既有之梵的真理與修行核心價值的觀念上,如對種姓態度、梵行義以及真婆羅門等的詮釋,佛教亦重新注入了新的活水泉源。 本文於最後,試以比較宗教以及後設的詮釋學理論等,看待與解釋初期佛教在這梵思想的繼承與開展上所必有的貫串邏輯。而筆者此篇所採用之「繞道式」的或說「與他者間」的比較研究方法,以對於同一議題或思想的進行探究,其目的是為跨越與釐清經典中編輯者所留下的鴻溝。如此可能避免因不求甚解或是威權大於真理的習性與錯判而導致的誤讀經典(真理)。
顯示於類別:
[宗教學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094NHU05183003-001.pdf
1060Kb
Adobe PDF
1858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277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