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1036843 線上人數 : 77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HUIR
本校期刊
--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HUIR
‧
管理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本校期刊
>
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
Item 987654321/5436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5436
題名:
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教學課程報導與檢討─以南華大學通識課程「電視批判」為例
作者:
王慧蘭
日期:
2009-12-01
上傳時間:
2010-12-17 13:42:28 (UTC+8)
出版者:
南華大學通識教學中心
摘要:
從戒嚴開始到解嚴,媒體從報禁解放到有線電視開放,台灣不但歷經民主化的政治改革,也經過一連串的媒體改革,尤其有線電視政策在民國86年全面開放後,有線電視幾乎滲入到全國幾乎80%的家庭,甚至成了全亞洲有線電視收視率最高的國家(GIO, 2007a,2007b,2007c),隨著有線電視開放,網路、遊戲機、手機各新進傳播科技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台灣從此邁向一個資訊多元且氾濫的年代。進入廿一世紀的今天,面對訊息萬變的媒體訊息充斥在我們的生活週遭中,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於是這幾年成了政府、學者、教育家關注的議題,培養公民具有面對媒體思辨的分析能力,不但是媒體素養中的重要一環,更是成為當今社會公民具備基本公民素養的第一步。有鑑於此,本課程的開設目的希望以批判教育學(critical pedagogy)的精神(Freire, 2003;Giroux, 1988),融入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的內容,透過媒體事件素材的討論及解析,幫助學生了解也看到社會裏存在的議題(issues)和問題(problems),並從掌握媒體訊息隱含媒介/個人/社會/文化等不同層次的觀點,覺醒社會/文化議題中各種不平等的壓迫現象,實踐批判精神中最終所強調的行動(Action)。課程設計強調提問、互動式的參與學習,上課討論教材將以學生接觸普遍之電視、網路訊息為例,引導學生從媒體訊息的觀察,進而思考個人在小的世界與大的世界中的角色與個人的關連性,尤著重於結合課堂討論的議題與課後彼此生活經驗的交換學習。課程內容規劃包含三大單元(1) 社會代言人; (2)資本主義的操作邏輯; (3) 被扭曲的世界1。旨在幫助學生達成以下四個目標:(1) 學習媒介/個人/社會/文化議題方面的理論; (2) 反思文化、社會、媒體與個人之間的關係;(3)具正確解讀媒介訊息與思辨的能力; (4)將所學融入生活,並對本身被宰制的角色有所覺醒,進而產生批判反抗的行動。在教學方法上將依據計畫要求實施:(1) TA小組討論、(2)架設本課程網路討論區及分享互動式媒體觀察日記、(3)邀請社會文化學者發表專題演講、(4)邀請邊緣化的不同社會族群接受訪問、(5)寫信給媒體、(6)於期末作業中,讓學生組成小組相互學習,自行挑選媒體訊息,設計討論主題,分享對於生活周遭中社會/文化相關議題的觀察,批判大眾媒介處理社會/文化相關議題的問題,進ㄧ步結合「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的批判與行動力。
關聯:
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7期
顯示於類別:
[本校期刊] 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通識教育中心] 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傳播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2011000706.pdf
734Kb
Adobe PDF
1360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751
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