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Item 987654321/552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1468671      線上人數 : 26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南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 本校期刊 > 揭諦 >  Item 987654321/5529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5529


    題名: 王弼思想型態的再分判
    作者: 謝君直
    關鍵詞: 名士
    經學
    自然與名教
    內道外儒
    道體儒用
    儒體道用
    日期: 2005-07-01
    上傳時間: 2010-12-17 16:13:21 (UTC+8)
    出版者: 南華大學哲學系
    摘要: 本文乃接續拙文〈王弼的「動」「靜」觀從《老子注》及《周易注》論其儒道態度〉所遺留之問題意識而發。筆者分別從名士、經學及自然與名教三面向,以歷史的角度論述王弼思想的外部因素。在名士方面,歷史的發展告訴我們士作為知識份子,在漢武帝之後,因「士族化」使得名士以儒家思想為本懷,漢魏之際的名士依然處於儒學的氣氛中,王弼思想是在儒家背景中發展。在經學方面,藉由程元敏先生的考據,當代研究魏晉玄學所據以為預設之「荊州學風(派)」此一歷史背景並不存在,則可知漢魏之際的名士依然處於漢代思想的餘緒中,王弼思想離不開漢末儒士有關經學的問題意識,我們不能將兩漢思想與魏初玄學切割開來。在自然與名教方面,由於當代學者詮釋理論之侷限,使得「名教出於自然」此一詮釋方法不能普遍相應於王弼思想,反而我們應視自然在保障名教的存在,老學是在儒學的問題意識下為王弼所運用。總而言之,若我們從「本質問題」與「發生過程問題」綜合考察王弼的思想型態,則歷來以外儒內道、道體儒用概括王弼思想的哲學論斷應以儒體道用重新思考。
    關聯: 揭諦
    9期
    顯示於類別:[本校期刊] 揭諦
    [生死學系(生死學系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揭諦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4012000904.pdf259KbAdobe PDF1364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327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