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1036986      線上人數 : 87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6169


    題名: 導入繪本教學法輔助國小學童寫作發展之分析研究
    作者: 黃漢青;陳素杏
    關鍵詞: 詮釋
    語言
    存有
    繪本
    理解
    文化
    文本
    日期: 2007-06-01
    上傳時間: 2010-12-21 14:05:26 (UTC+8)
    出版者: 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
    摘要: 二十世紀之後的西方文化發展,可以說是思維文化到視覺文化的轉變,對於視覺和視覺效果的著迷醞釀出「後現代性」。相對於後現代的視覺化,之前的西方思想著重在不可感知的形上界,當然這都拜柏拉圖之賜,他早為西方思想定了調,可感知世界不過是不可感知的理型界的摹本,而且是不太成功的摹本。對於理型界的掌握,唯有透過理性,感官所能把握的不過是理型摹本的現象界。柏拉圖的二元觀點,顯然把理智或靈魂當成重點,身體則是脆弱不可靠的,透過視覺把訊息傳遞給靈魂,而靈魂如何詮釋訊息則是神祕不可知的。總之,柏拉圖開啟的西方世界乃重抽象思維的理性世界,德希達(Derrida)名之為邏格斯中心主義(logocentrism)。Logos在希臘語中原本是多義的,它意味著思維也意味著語言,海德格(Heidegger)的存有學基礎就是在挖掘出Logos的更原始的本意是語言而非思維。如果說柏拉圖以Logos為中心的思想,偏重思維的本質,並走向超越界的思維之圖,海德格存有學的革命則偏重Logos的語言本質,並走向語言之途。重思維之途的西方形上學,最終都像勒普達島的居民一樣,脫離塵世,眼觀日月星辰,在心中建構自己的終極世界。海德格的革命則是「走向事物本身」,世界不是用思維建構的,而是用語言描繪和詮釋出來的。自尼采宣佈上帝死亡,一切皆詮釋之後,海德格把後尼采的世界打造得更堅實。本文試圖從詮釋學及讀者反應論解析圖文時代的意義,並以實例說明兒童在繪本學習中,善於表達無框架、多觀點的發散思考。充分顯示孩子讀圖比文字閱讀更能表現創意的自由度。
    關聯: 出版與管理研究
    3期
    顯示於類別:[本校期刊] 出版與管理研究
    [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 出版與管理研究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3032000303.pdf519KbAdobe PDF1558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769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