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78/19583 (93%)
造訪人次 : 969864      線上人數 : 66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nhuir.nhu.edu.tw/handle/987654321/5891


    題名: 掀開台灣的真實面紗?探討閩南語連續劇《意難忘》對馬來西亞華人觀眾之台灣印象形塑
    其他題名: A Study on The Spirit of Love Malaysian Chinese Audiences' Impression towards Taiwan Society
    作者: 張煒珍;林彣鴻
    關鍵詞: 社會認知
    社會判斷理論
    馬來西亞華人
    《意難忘》
    基模理論
    網路問卷
    Malaysian Chinese
    Online Survey
    Social Cognition
    Social Judgment Theory
    Schemas Theory
    The Spirit of Love
    日期: 2009-01-01
    上傳時間: 2010-12-20 14:47:16 (UTC+8)
    出版者: 南華大學傳播學系
    摘要: 在當今全球化的媒體研究發展趨勢下,本研究逆向推展,探討開發中國家在電視劇文本的交流,形構何種族群熟悉感與整體社會的印象。以台灣民視電視公司製播閩南語連續劇《意難忘》做為探討對象,根據新聞報導與網路論壇觀察,該劇是首部帶動馬來西亞電視閩南語連續劇熱潮的台灣本土劇。民視閩南語連續劇《意難忘》自2004年9月播出後,根據國內閱聽收視率調查發現,《意》劇在台灣創下高收視率,並且在馬來西亞AEC頻道及其他華人地區的媒體管道中播映,也得到相當程度的反應。本研究核心乃針對《意》劇中所形塑的各種主觀的台灣金錢觀念、傳統家庭及當代政治議題之三項價值觀敘事,從馬來西亞華人閱聽眾收看《意》劇與否,探討是否對於台灣既有印象有所差異。本研究依據「社會認知」領域中的「基模理論」輔助Muzafer Sherif等人所提出之「社會判斷理論」,透過副理論補助主理論的範疇和網路線上問卷進行海外調查的方式,調查馬來西亞華裔閱聽人自我的特定社會基模,比較觀眾與非觀眾對該劇之涉入程度,進而探討對台灣三種印象形塑之差異。在研究分析中,以《意》劇中的金錢觀念、傳統家庭及當代政治環境三項價值觀測驗主題為經,交叉比對分析為緯,並分析其該劇觀眾的接受、中立與拒絕緯度程度變化。而在本研究最後則是從研究過程中,彙整研究發現,進而延展華人閱聽眾研究的限制與建議。
    關聯: 傳播與管理研究
    8卷2期
    顯示於類別:[本校期刊] 傳播與管理研究
    [傳播學系] 傳播與管理研究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3022080204.pdf552KbAdobe PDF1827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521檢視/開啟


    在NH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